瓯海区供销社管理赋能推进基层供销系统资产管理一体化 | ||||
|
||||
瓯海区供销社下辖6个基层供销社和2家全资直属公司,但大部分资产分散运营,无法发挥体系优势。为改变系统资产运行低效等现状,瓯海区社不断深化“三位一体”改革和供销社综合改革,整合系统资产,开展赋能强基工程,推动基层供销社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力量。 一、实行资产管理一体化运营,破解资产分散运行低效难题。一是成立浙江瓯海供销集团。以“30%本级固定持股+70%基层单位按资产评估值折算入股”的形式,将下辖6个基层供销社、2家直属公司整合成立浙江瓯海供销集团,业务范围涵盖农产品生产销售、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花卉交易、5金融等行业等。集团成立后,仍然坚持“三不变”原则:即职工人事关系不变、资产性质不变、职工待遇不变。集团注册资本为4000万元,可运行资产达2.1亿元,目前已发展浙里企业、供盈等10余家子公司。二是实行会计管理集中化制度。对全区基层供销系统会计进行统一集中管理,会计人员从7名精简为2名,节省人员工资约50万元。实行系统财务人员月例会、财务专项督查等制度,开展了2次专项督查,筑起廉政风险防火墙。三是搭建财资大管家系统。率全市供销系统之先搭建财务管理数字化平台,实现供销系统内部机构财务交易、管理的高效协同。通过该系统,可随时查询下属企业账户资金明细,便于全方位管理下属企业的银行资金。目前已经开通泰隆银行、温州银行银企直连功能,老供销超市、潘桥供销社等财务已可实现一键查询。 二、积极开展跨界融合,破解基层供销社优质项目运营堵点难题。一是牵头成立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通过比选方式引进第三方公司,与瓯海供销集团、瓯海农合实业发展公司以40%、51%、9%的比例注资100万组建产权交易服务主体,系全市首家区级农村产权服务中心。中心开发“阳光瓯海”数字化交易平台,着力构建“制度规范、模式先进、品种齐全、信息互动、风险可控”的现代化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成立不到一年时间,平台成交总金额达2.73亿元,成交溢价2930万元,平均溢价率10.76%,村社集体资产“应进未进率”从45.2%降低至13.73%。二是推进静脉产业园(再生资源分拣中心)项目顺利运营。由瓯海铁投集团和瓯海供销集团联6合注资3000万元成立供铁科技公司,投建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并于2023年4月份开业,目前已有浙江虎哥等4家知名企业入驻。预计每年可完成金属类废旧物品处理量18000吨以上,废品资源化利用率由80%提升至95%以上,无害化处置率100%,大大提升全区再生资源回收处置能力。三是打响老供销团购品牌。“老供销”在瓯海布局15家直营网点的基础上,在文成等地拓面建点和打造县域集采配中心。在团购合作方面不断发力,依托“瓯越鲜风”品牌和各地优质农产品,积极参与东西部消费扶贫,2023年1-8月份销售对口地区农副产品达150万元。 三、加强造血式助农共富,破解农产品上行农资下行不畅难题。一是打造供销共富快行站。改造盘活泽雅供销大楼,打造总面积为2000余平方米的泽雅共富快行站,搭建约500平方米的高山蔬菜分拣中心,被列为全省供销社基层组织赋能强基示范样板建设单位,可带动山区农户每年增收5000元。二是抓好农资便利供应。依托供利农资公司配送有机化肥、低毒或无毒农药至全区10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养殖大户基地。联合区强村公司设立农资门市部,为1000亩水稻种植提供农药化肥配送、农技指导等社会化服务。三是做好政银担助农融资服务。面向粮食生产、畜牧水产养殖、菜果茶等农林优势特色产业及农资、农机、农技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提供“政银担”服务。2022年推荐并成功办理的“政银担”业务共148笔,担保金额5495万元,贷款年利率低于4%,有效缓解了全区农民与新型农业实体7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