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1008003015060/2023-00019 |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发布机构 | 温州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
成文日期 | 2023-06-29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中共温州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委员会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思路 | ||||
|
||||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2023年上半年,市供销社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供销社的正确指导下,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党代会决策部署,围绕奋力推进“两个先行”,紧扣加快建设更具活力的“千年商港、幸福温州”,聚焦聚力夯基础、拓业务、攻项目、抓改革、促共富、强党建,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着眼能力提升,完善体制机制,全力夯实组织基础。巩固提升供销社机关、基层供销社、社有企业、领办社会组织等四大类供销社组织体系,重塑温州供销社的“四梁八柱”。一是完成供销社机关内设机构调整。按照新时期供销社性质、功能和定位,制定市供销社机关内部机构调整方案,合并内部管理处室,增设对外服务处室,进一步强化机关在社有资产监管、合作经济指导、社有企业管理、农业生产服务、城乡流通服务等方面的职能,得到市委编办研究同意。二是推进社有企业公司制改造。完成市供销经贸公司的公司制改造,变更为温州市供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立健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层“三会一层”议事决策制度,完善劳动、人事、分配和资产监管机制。启动全市系统社有企业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试点,打造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化供销社企业。三是推进基层供销社赋能强基。不断丰富“县级一体化”改革内涵,推进基层社财务会计统一核算、资产资源统一管理、行政人员统一整合、投资经营统一决策,已实现全市10个县(市、区)超60家基层单位财务纳入县级管理,并在瑞安、平阳试点开展基层供销社资产县级统一管理。实施基层供销社赋能强基工程,围绕资产、服务、产业、合作、管理、改革六大赋能,突出项目驱动、县级社带动,推动3家基层供销社入选省级示范样板。四是依托社会组织延伸服务触角。充分发挥供销社领办的小吃协会、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农产品电子商务协会等社会团体的载体平台作用,团结更多涉农主体,开展形式更为多样的为农服务。市小吃协会实施温州小吃百强复兴计划,与农业农村、文旅、商务等部门联合举办小吃拦街福、长三角美食文化周等宣传推广活动,带动矾山肉燕、酱鸭舌、永嘉麦饼等爆品“出圈”,推出适合电商销售、快递运输的预包装产品,加速特色小吃品牌化、产业化发展。 (二)坚守为农本色,强化综合集成,稳步拓展核心业务。主动融入党委政府“三农”工作大局,完善服务体系、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效能,努力以现代化为农服务体系助推“两个先行”。一是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按照耕、种、管、收、家等全产业链服务综合集成要求,在全市系统建设45个农事服务中心,推进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和分级管理。完成首批4家市级农事服务中心认定,推进4家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抓好农资保供稳价,培育打造10家春耕保供重点农资企业,依托全市667个农资经营服务网点和“益农宝”线上平台优质农资供应服务,春耕期间全系统平价供应各类化肥8万多吨,农药2万多吨,农膜1000多吨,基本满足全市春耕生产的农资需求。积极开展春耕支农服务活动22场,赠送农资下乡172.5吨、58.5万元;开展农技指导1000多人次。制定加快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三年行动计划,在鹿城、瑞安试点打造农业社会化服务先行引领县。二是做强农产品流通服务。积极推进“瓯越鲜风”标准化创建,完成70家入驻企业、100个基地一户一档建设。探索品牌赋能基地和初级农产品,联动市菜篮子集团“原品之旅”品牌,建立35家企业、50余款产品的“瓯越鲜风”子品牌产品培育库;推广瑞安小番茄和楠溪江甜糯玉米2款农业基地直供农产品,帮助解决乐清雁荡镇蚕豆、洞头大门镇土豆、文成铜铃山断节笋等农产品滞销难题。推进“瓯越鲜风”集采集配供应链构建,已建立23家线下门店、130个品牌专柜和政采云专区、京东“中国特产·温州农特产馆”、瓯越鲜风官方小程序于一体的品牌营销体系。积极开展农产品节庆营销,在清明、端午等时节主办“我为群众找好茶”“杨梅文化旅游节暨露营大会”“幸福生活节”等农产品和消费节庆活动6场次。截至5月底,全市系统实现农产品市场交易额37.89亿元,同比增长近20%。三是优化农村信用服务。积极推动下属温州市农信融资担保公司围绕做大做强“土特产”的政策导向,重点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提升机械化、品牌化和三产融合等方面的支持,在保余额达到4亿元的银行授信上限,其中,番茄、四季柚、茶叶、水产等本土特色产业贷款担保占99%;担保对象中个体小农户占99%。指导各县(市、区)供销社面向农合联会员推出便利化融资服务,鹿城区供销社与区农商银行创新推出“三位一体”共富联名卡,文成县社探索推进“政银担”助农服务,泰顺县社推出蓝莓特色产业贷款。 (三)立足高质量发展,打造供销特色,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强化项目意识,重点打造农产品仓储物流、农资供应等农民群众需要、具有鲜明供销社特色和长期稳健运作条件的资产化项目。一是推进农业经营服务项目。指导市惠多利农资公司与平阳县供销社联合打造农资现代化仓储物流基地,切实保障农资供应安全和服务响应能力。加快新型庄稼医院服务体系一体化项目建设,运用数字化手段推动农资经营与技术服务有机结合,已启动项目招标工作。指导乐清市供销品质超市、平阳县农产品冷链中心等流通项目建设,不断拓展供销社服务阵地。二是试水农村产权交易项目。推动市供销集团参与市本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已达成合作意向。指导瓯海区、瑞安市、平阳县农村产权中心建设和运营,其中瑞安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已办理327间农房(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鉴证,完成358宗总计21亿元的村集体项目交易,溢价7.54%共计1.47亿元。三是打造农旅融合项目。指导各县(市、区)供销社充分盘活资产,发展乡村旅游、森林康养、农田观光等项目。鹿城区供销社联合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农旅发展公司,流转乡村闲置土地,利用供销文化馆的地域及文化优势,以点带面推进文旅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瓯海区强村公司在泽雅山区打造17个强村民宿,树立了产业新地标。文成县玉壶供销社将老旧资产改造成慢城民宿。四是拓展再生资源回收项目。深入开展供销社参与全市智能化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和可行性报告,稳步推进项目研究、论证和实施工作。推动县级社有企业积极承接政府农资废弃物分类回收购买服务,今年以来回收农药废弃包装物53.4吨,同比增长近36%。指导县(市、区)供销社积极拓展土壤修复改良与土地全域整治服务。 (四)拉高工作标杆,突出温州辨识度,全面深化改革探索。坚持向改革要活力、要动力、要效益,不断深化农村“三位一体”新型合作体系建设,坚持砥砺探索、走在前列。一是积极参与“三位一体”改革立法工作。配合市人大开展立法调研,提供基础数据、做好决策参考,努力推进改革由实践成果向制度成果跃升,持续擦亮温州“三位一体”改革金字招牌。二是高标准推进改革实施县建设。推动各县(市、区)统一建设数字化融合“三位一体”为农服务中心,系统构建县域范围内政府部门服务、市场化服务、社会化服务多跨协同的为农服务整体解决方案。瑞安市已列入省级“三位一体”深化改革实施县,率全省之先启动鹿城、瓯海、乐清、平阳4个市级改革实施县建设,完善基础指标、建立竞争机制、落实资金支持、实施月报制度,蹄疾步稳推进改革全域深化,7月4日,全省深化“三位一体”改革实施县工作推进会将在我市召开。三是有力强化农合联组织基础。重点开展产业农合联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上半年已在6个县(市、区)开展7场产业农合联科技服务能力提升活动,并争取省供销社在洞头开展羊栖菜产业农合联服务能力提升活动。抓好乡镇农合联示范创建和产业农合联星级管理,推进4家省级示范乡镇农合联和五星级产业农合联建设工作。 (五)加强造血扶持,深入联农带农,有力促进农民共富。紧盯山区群众难点痛点,做好联合合作文章,争当促进山区共同富裕探路者。一是纵深推进“供富大篷车”服务。赋予“供富大篷车”更多工作内涵和延伸场景,助力破解偏远山区农民群众“买卖难”“办事难”“生产难”问题,鼓励山区五县以外的其他县(市、区)因地制宜开展“供富大篷车”工作。截至目前,全市“供富大篷车”已常态化服务6个县(市、区)59个乡镇429个山区村,开通车辆33辆,运营里程56万公里,帮助销售农产品1140万元,平价放心农资进村7935吨,送农技指导177次,提供代购、代销、代办服务1100余件次。完善“供富大篷车”在农产品基地建设、收购、销售等关键环节的解决方案,泰顺县“供富大篷车”搭建“县供销社+企业+农户”三方合作平台,推出“农户安心种植,企业保底回收”的订单销售模式,推动订单服务走向乡村。苍南县以五凤供销社万亩茶园为依托,建立“供富大篷车”农产品收购点,向农户下达精准的农产品种植订单,形成农产品完整供应链体系,助农增收20万元。二是扎实推进消费扶贫。牵头推进全市供销系统山海协作、东西部对口协作等消费帮扶工作,在鹿城区举办“我为群众找好梅”暨“供富大篷车”进市区活动,在瑞安市举办“西瓜节”农播展销和“山海共富”农播节等,带动山区海岛县优质农产品在城区优质优价销售。 (六)坚持政治引领,服务工作大局,持续加强党的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压实主体责任,细化工作举措,扎实有力推进机关和企业党的建设。一是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一贯到底。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判断、重大战略、重大任务、重大举措。丰富载体创新手段,细学、精学、研学,学以致用,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往深里走、往实里走。二是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做到先学先查先干先改,不断增强党员干部政治素养,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和防止“七个有之”。开展“八八战略”学习研讨和青年干部职工“八八战略”学习分享活动。三是全面落实党建主体责任。制定年度党建工作、全面从严治党等工作要点,落实“一岗双责”,党委“一把手”与班子成员、班子成员与处室(单位)负责签订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书。推动党建引领核心业务和为农服务,组织机关党员志愿者在春耕期间为农民送农资、送农技等服务,建立党组织书记领办农事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清单。成立供销集团公司党支部,把党的领导融入社有企业治理各环节。四是扎实开展党风廉政警示教育。落实市委“五廉共建”要求,健全完善符合供销社特点的内部防控机制。坚持会前“一刻钟”党规党纪教育和法制教育、警示教育、廉政教育常态化,开展重要节点正风肃纪和机关效能督查,机关纪委上半年赴市供销集团督查3次。全面开展岗位廉政风险点排查和新进人员、岗位晋升人员廉政谈话。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2023年下半年,市供销社党委将认真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和省、市党代会精神,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忠实践行“八八战略”,以“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体系建设和现代化为农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切实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和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续写温州创新史贡献供销力量。 (一)持续深化“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改革。聚焦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共同富裕先行,凝聚改革合力、聚合服务资源,努力在农民组织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服务社会化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三位一体”改革实施县建设。抓好瑞安省级“三位一体”改革实施县建设工作,落实好省社关于“三位一体”改革实施县20项工作指标和全省深化“三位一体”改革实施县工作推进会精神,年内新增1个省级改革实施县。总结提炼省市改革实施县建设的经验、亮点和成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二是进一步夯实合作基础。引导政策资源、资金资源、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扶持农民合作社发展壮大、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提升农民参与改革的积极性。推动农民组织化程度和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覆盖面全面提升。打造省级示范性基层农合联5家。三是完善工作机制。履行好农合联执委会职责,争取市委市政府政策支持,打造各部门融合、产业链互通、服务链协同的服务体系,推动“三位一体”工作体系实现变革重塑和整体跃升。围绕农民现实需求和农业农村发展需要,组织农民开展规模生产和抱团销售,切实提高农民生产经营效率效益。以“三位一体”改革为牵引,拓展农村资金互助、农民资产受托代管、农村产权交易等信用服务,推动农民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 (二)有效提升为农服务体系建设。紧紧围绕新时代“三农”发展新要求,提升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领域。一是提升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推进现代农资经营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推进供销系统农资企业从流通企业向农业综合服务商转型。聚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提升农资产业链供应链水平和应急保供稳价能力,全力做好农资储备、调运、供应及监测预警工作,落实市级化肥储备任务。助推农业“双强”行动,到2023年底,新建农事服务中心5家,争创省级农事服务中心2-3家,评定市级农事服务中心3-4家。积极开展覆盖全过程、全链条、全周期的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市本级开展8场农技推广活动,全市全年累计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83万亩次以上。二是健全城乡商贸流通服务。联动商务、邮政等部门共建体系,指导县级社整合经营服务网点打造城乡流通服务体系,努力构建以骨干企业为支撑、县城为枢纽、乡镇为节点、村级为终端的三级县域流通服务网络。指导有条件的县级社、基层社盘活资产建设农批农贸市场,积极参与全省农产品冷链物流骨干网络建设。力争全市系统商品销售额100亿元,农产品销售额突破80亿元。三是优化涉农信贷服务。积极推进市农信担保公司增资扩容,做好“供销贷”“政银担”项目经验的推广复制,提升供销系统助农增信能力,降低农民融资门槛和成本。联合农信机构、农业银行等建立农合联会员信用白名单,推出“三位一体”信农卡等便利化的涉农信贷服务。四是拓展为农服务领域。围绕未来乡村、共同富裕等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充分利用基层服务网点,大力发展物资回收、养老幼教、电商快递、农业研学、农产品配送等城乡生产生活服务。积极参与闲置农房资产盘活改造、乡村旅游开发、都市农业公园等乡村特色产业建设,助力乡村产业兴旺。 (三)积极推进社有经济稳进提质。深耕为农服务主责主业,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抓手,推动全市社有经济发展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符合农民需要。一是完善资本管理制度。按照社企分开原则,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加快供销社机关从管业务、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健全预算管理、投资管理、财务管理、产权管理、业绩考核等社有资产管理制度。推动市供销集团在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和市场化经营机制基础上,推进实体性化、市场化运作。二是推进供销特色项目。围绕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目标要求,有力推进农村产权交易、新型庄稼医院一体化、农资仓储、农产品冷链、共富快行站、名优农产品展销等供销特色项目建设,与农民群众建立更为密切的利益联结,努力在为农服务中发展壮大。三是突出扶农助农效益。深度融入农业高质量发展大场景,积极布局农业生产服务、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等领域,联合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完善以商兴农机制,逐年提高供销合作基金用于涉农产业扶持和投资的比重。四是建强基层组织。力争2023年基层社财务委托代管比例达到80%以上。进一步帮助基层社通过社有企业带动、上级社投资、财政项目扶持、存量资产盘活等途径,参与“三位一体”改革和为农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基层社服务能力和经营收入。五是培育经营人才队伍。深入实施人才强社工程,探索建立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干部人才管理制度。推行企业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建立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机制。 (四)深入实施带农共富系列行动。不断做实做优联农发展,趟出带农共富新路子。一是加快强村富农联合体建设。推广瓯海强村公司成功经验,支持社有企业、农合联资产经营公司与村经济合作社、农民合作社等联合开展乡村产业项目运营,开拓产业助农消薄新路子。二是打响“供富大篷车”服务品牌。完善农产品收购、仓储、销售等关键环节的解决方案,不断丰富“大篷车+订单农业”服务模式,带动山区农民规范化、科学化种植,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规模化和商品化程度。联动山海协作等项目,拓宽山区农产品进城销售路子和产品美誉度。年内力争带动农产品销售2600万元,提供放心农资进村8000吨。三是扎实开展消费扶贫。指导县级供销社建立紧密的山海协作关系,联合举办农展会、农产品进社区、农产品年货节等活动,积极对接工会、机关食堂、银行线上商城等助农项目,带动偏远山区农产品优质优价销售。积极承接党委政府的对口扶贫协作任务,努力成为消费扶贫的主力军。 (五)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争做“两个确立”的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的示范引领者。一是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干部学思想、见行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提振锐意进取、担当有为的精气神。二是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建设。以“红色根脉强基工程”为总载体,认真落实党建“四责协同”,严肃党内组织生活,切实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融入到供销社改革发展全过程各领域。围绕“党建强、业务强”要求,开展“五星双强”党支部评定工作。三是扎实做好从严治党、从严治社工作。压紧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大力开展警示教育,督促广大干部职工严守纪律红线,筑牢思想防线,以律己之心不断加强自我审查、自我约束。把刚性约束贯穿全过程,推动建立党内监督为主导的综合监督体系,加强审计监督和审计结果运用,实现社属单位监督全覆盖。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支持监事会对理事会工作开展监督,做到及时介入、关口前移、全程跟踪、提前预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