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001008003015060/2022-00002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市供销社
成文日期 2022-11-2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温州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思路
时间:2023-01-17 10:00:46 浏览次数: 来源:温州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字号:[ ]

一、2022年工作总结

2022年,市供销社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对标“两个先行”奋斗目标,紧扣“续写创新史、走好共富路”,以深化“三位一体”改革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为保障,不断提升为农服务能力,大力优化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深入实施带农共富系列行动,在助力乡村振兴和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创建中展现供销作为,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夯实合作基础,强化示范引领,全域深化“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改革。聚焦“基础性扩面、突破性抓手、标志性成果”要求,会同市农办制定《2022年温州市全域深化农村“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改革工作方案》,完善“三位一体”改革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推进改革全域深化提升。一是推进基础性扩面。协同市农业农村局推进合作组织扩面行动,培优建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打造示范性农民合作社超1000家,推进6个县实现合作社整县质量提升。做好基层农合联规范提升,全市打造134个乡镇农合联,60个特色产业农合联,完成4个县、44个乡镇农合联换届。开展省市级示范乡镇农合联创建,6个乡镇申报省级示范农合联。二是培育突破性抓手。实施“三位一体”共富示范工程,围绕共同富裕和“扩中”“提低”目标要求,丰富农事服务、产销对接、现代金融、科技孵化等功能,打造20个“三位一体”共富示范基地;推动形成“三位一体”服务集成闭环,进一步建设提升农合联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建立健全“全过程、全周期、全托管”服务机制,实现“一件事”窗口服务集成;加强数字化赋能,推广“三位一体”智农共富应用平台,加快数字农合联会员信息录入和应用,持续优化生产、供销、信用等基础功能模块与使用量和地方特色应用场景,惠农覆盖率超80%。三是打造标志性成果。持续推进示范引领,制定标杆、示范类建设指标体系,巩固提升“三位一体”“1+3”标杆(示范)县和21个示范镇(街道),强化服务集成、产业富民、人才支撑、资金保障、科技赋能等方面的示范作用,提炼全市“三位一体”改革典型案例。大力推进2个“三位一体”示范县、10个示范镇(街道)创建工作。6月,省委副书记黄建发来温调研“三位一体”改革并给予充分肯定。

(二)坚持需求导向,完善综合集成,有序推进为农服务体系建设。紧贴农民生产生活实际需求,充分依托农合联平台集聚服务资源,打造集生产、供销、信用、环境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一是做实生产服务。累计建成农事服务中心43个,庄稼医院64家,探索建立“服务中心+庄稼医院+首席专家”技术帮扶机制,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一张网”。发挥农资供应主渠道功能,平价供应各类农资6.5亿元,化肥近21万吨。积极应对疫情不利影响,共储备化肥超1.9万吨,在库农药700多吨、化肥3.2万吨、农膜近100吨,有力保障春耕等重要农时农资供应。二是做强供销服务。以“老供销”连锁经营网络为支撑,拓展电商直播等农产品流通新渠道。指导系统发挥优势特色,构建“原产地交易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供销连锁经营+农村电商”的销售体系。乐清、瑞安、平阳、泰顺等县积极发展供销综合超市,进一步提升城乡商贸服务。瑞安市供销社依托瑞安农贸城,牵头建设滨海花椰菜综合交易市场,带动农业主导品种市场销售。洞头区供销社通过引入专业技术团队,建设1500多平方的渔农产品网络直播基地。2022年全市系统实现农产品交易额78.2亿元,同比增长4.42%。三是做优信用服务。指导市农信担保公司大力推广“供销贷”“政银担”金融支农产品,目前涉农担保额达4.2亿元,帮扶户数约1800户,降低小农户融资成本近50%。充分发挥农合联平台规模和信息优势,深化与涉农金融机构战略合作,继续推进农业特色产业贷款、农民资产受托代管融资在全市推广应用。

(三)健全运营体系,优化宣传推广,高效提升“瓯越鲜风”农产品公用品牌建设。以社会效益为先、产业升级为要、数字赋能为方、市场运作为本,健全完善“瓯越鲜风”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化推广、专业化运营和系统化保障体系。一是完善品牌运营体系。建立完善品牌管委会议事规则,健全“瓯越鲜风”品牌运营中心,成立品牌运营管理公司,开展“瓯越鲜风”品牌的授权管理、品控保护、营销推广、展示展销等工作,提高品牌运营市场化专业化水平。二是丰富品牌产品体系。推行“一品一导则,一场一标准”,目前已建成“瓯越鲜风”标准化示范基地27个。组建品牌专家库,由专家根据“瓯越鲜风”品牌准用各项条件,择优遴选企业和产品品类,目前已有136家企业(合作社)80余类农特产品授权入驻“瓯越鲜风”产品目录。三是拓展品牌渠道体系。在市中心打造“瓯越鲜风”品牌展销体验中心,全方位展示“瓯越鲜风”绿色、生态、有机理念和授权农产品优良品质,新开设动车南站形象店、农贸系列等8个线下销售门店,指导品牌运营管理公司统一开展门店授权合作和规范化管理。四是加强品牌宣传推广。在电视台、报纸等权威媒体开设“瓯越鲜风”品牌专栏,推进“瓯越鲜风”冠名S1列车,投放动车南站、公交车体等公益广告,喊出了“温州·敢为天下鲜”的响亮口号。开展专题宣传活动,在市“党代会”“两会”会场和代表驻地开展“瓯越鲜风”品牌专题展示。定期开展“瓯越鲜风”品牌直播活动,举办“‘瓯越鲜风’预见‘味’来”预制菜体验、“瓯越鲜风”研学等推介活动等近20场,组织和参加长三角供销合作社名优农产品展销会、瓯越鲜风社区行等展会20余场。五是强化品牌保障体系。加大对公用品牌政策支持力度,明确2022年品牌建设项目推进资金保障。强化品牌商标维护,聘请专业团队加强商标知识产权维权工作。

(四)发挥系统优势,做实联农发展,有力实施带农共富系列行动。一是推进改革带共富。推进“三类合作组织、三重合作功能、三级合作体系”一体化,涌现出永嘉县鹤盛“三位一体”实践基地、平阳县上林垟“三位一体”示范园等典型样板,有效助力山区县农民创业致富。推进全市1417家农业社会化组织开展农业生产全过程托管服务,1385家合作社实施生产标准化。积极运用农村“三块地”“三权分置”改革成果,瓯海区、瑞安市供销社打造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有力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助力村集体增收。二是推进服务带共富。在山区5县深入开展“供富大篷车”服务,以流动大篷车方式为偏远山区群众提供平价消费品下乡、农资农技上门、农产品进城等服务。共落实“供富大篷车”29辆,打造农产品集采集配中心3个,农资集中供应点18个;设立农产品收购点145个,农产品进城直销点12个。截至目前,累计销售平价日用消费品609万元,收购农产品1032万元,提供放心农资4823吨,送农技指导359次。平阳县、泰顺县供销社推出“大篷车+订单农业”服务模式,已帮助调剂槟榔芋、糯米山药等良种1.8万斤,送出鸡苗4000羽,助农增收近200万元。三是推进合作带共富。以合作经济发展推动全产业链服务带动,培育出乐清金穗水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马屿镇农合联等全省“链型”“群型”合作经济典型样板。文成县二源镇以构建农业产业化利益共同体、维护农民主体地位为核心,探索建立“企业+农业合作社(农户)+科研机构”的股份合作农场模式,促进了高山土地整合利用,确保农户“零风险”获益,并通过“一次参与两次分配”的分成方式,实现了农民亩均收益超1万元。

(五)坚守主责主业,加强规范管理,稳步提振社有经济发展。一是加强社有资产管理。做好社有资产清产核资成果运用,探索建立社有资产数字化台账。研究出台社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办法和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设立供销合作基金,将社有经济收益按一定比例计提用于支持为农服务事业。二是稳步推进社有经济发展。加大开放办社力度,引入优质项目和专业团队,以项目带动扩大有效投资,拓展产业领域,培育供销社品牌,增强供销社企业经济实力。2022年全市系统累计总经营收入176.24亿元,同比增长2.1%。三是大力推进基层供销社培育壮大。以基层社财务集中核算为突破口,深化“县基一体化”管理,目前已有10个县(市、区)56家基层社纳入县社财务委托管理。全市系统已全部完成基层社清产核资和资产清点,并按照规范要求建立健全基层社资产管理、公款存放管理办法,落实人员考绩考核和薪酬福利制度。开展基层社百强创建和薄弱社消薄摘帽,1至10月已有8家基层社达到百强社标准,完成基层社消薄12家。开展基层社带联帮扶,市农信担保公司委托基层社开展贷款农户情况调查和贷后跟踪业务,累计返回14家基层社担保费436万元。

(六)强化政治引领,压实主体责任,持续加强全面从严治党。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重点,压实党建主体责任,细化工作举措,扎实有力推进机关和企业党的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社各项工作落地见效。一是抓严抓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讲。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原文通读等专题学习会5次,组织党员干部交流研讨学习心得,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派遣党建指导员赴各基层支部,指导通过“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及各类载体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确保党员学习覆盖面达100%。与各县(市、区)社联动通过“板凳学堂”“流动讲坛”“文艺宣讲团”等形式,向农业生产一线、农合联会员单位、山区留守群众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二是从严从实推进主体责任落实。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切实提升党委的政治站位,坚决有力贯彻执行上级决策部署,提高党员干部创新创业激情和服务农民的热情。全力打好信访积案化解攻坚战,圆满完成了2件信访积案化解清零任务。严格做好机关和社属企业疫情防控工作,积极参与包联社区疫情防控和文明创建工作。三是持续落实市委巡察“回头看”问题后续整改和“三全”专项行动。坚持问题导向,建立整改跟踪机制,瞄准薄弱环节,强化问责问效,坚决抓好巡察“回头看”后续问题整改。认真落实市委“三全”专项行动,严格按照要求建立了问题清单、整改清单、制度清单,不折不扣推进落实。四是大力构建综合监督体系。建立健全党内监督主导的社资委、监事会、财务、法务等相结合的综合监督体系。推动监事会监督日常化、全程化,不断强化企业监事会领导力量。

二、2023年工作思路

(一)持续深化“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改革。聚焦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共同富裕先行,进一步推动“三位一体”新型合作体系建设,凝聚改革合力、聚合服务资源,努力在农民组织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服务社会化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进一步夯实合作基础。实施合作社培育工程,领办参办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政策资源、资金资源、服务资源向基层倾斜,扶持农民合作社发展壮大、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提升农民参与改革的积极性。推进2个省级合作经济发展创新试点,做好经验总结和成果提炼,形成可复制的推广模式。开展产业农合联星级评价管理和乡镇农合联示范创建,2023年打造省级示范性基层农合联5家,累计10家。二是推进数字化融合“三位一体”改革。重点在县一级统一建设数字化“三位一体”为农服务中心,构建县域范围内政府部门服务、市场化服务、社会化服务多跨协同的为农服务整体解决方案,争取2个全省“三位一体”改革县级试点,推动“三位一体”工作体系实现变革重塑和整体跃升。三是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围绕农民现实需求和农业农村发展需要,进一步放大为农服务整体协同效应。发挥农资供应主业优势,联动拓展农技农机等组合式服务和农作物全周期综合化服务;组织农民开展抱团销售,切实提高农民流通效率效益;拓展农村资金互助、农信担保、农民资产受托代管、农村产权交易等信用服务,推动农民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

(二)有效提升为农服务体系建设。紧紧围绕新时代“三农”发展新要求,提升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领域。一是提升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助推农业“双强”行动,到2023年底建成市级农事服务中心10家,争创省级农事服务中心5家。积极开展覆盖全过程、全链条、全周期的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稳步推进土地托管、土壤改良、育种供苗、配方施肥、农机作业等服务,以规模化服务带动农业规模化生产。提升农资供应全链条响应能力,做好应急保供稳价,服务保障粮食安全。积极参与“肥药两制”改革和“配方肥替代平衡肥”工作。二是健全城乡商贸流通服务。实施县域流通服务网络提升行动,联动商务、邮政等部门开展合作共建。努力打造“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乡镇综合超市+村综合服务社”的县域商贸服务体系,支持有条件的基层社盘活资产建设农批农贸市场。2023年力争农产品销售额突破78亿元。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积极争取与浙江供富冷链集团的支持与合作,参与全省农产品冷链物流骨干网络建设。三是优化涉农信贷服务。做好市农信担保公司“供销贷”“政银担”项目经验的推广复制,提升供销系统助农增信能力,降低农民融资门槛和成本。充分利用产业农合联等基层组织信息和规模优势,与农信机构、农业银行等联合建立农合联会员信用白名单,推出“三位一体”信农卡等便利化的涉农信贷服务。四是拓展为农服务领域。围绕未来乡村、共同富裕等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充分利用基层服务网点,大力发展物资回收、养老幼教、电商快递、农业研学、农产品配送等城乡生产生活服务。积极参与闲置农房资产盘活改造、乡村旅游开发、都市农业公园等乡村特色产业建设,助力乡村产业兴旺。

(三)全力提升“瓯越鲜风”品牌影响力。以预制菜产业发展为重点,努力形成品牌集聚效益,提升在长三角地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一是健全品牌运营体系。完善与品牌运营管理公司的协调推进机制,打造“瓯越鲜风”和预制菜线上运营与线下专营并行、品牌加盟与授权主体自营相结合的运营体系,做好品牌授权管理、品控保护、营销推广、展示展销等工作,积极协调相关资源拓展冷链物流、集采配送、检测溯源、精深加工、培训培育等服务。培育“瓯越鲜风”授权主体100家以上,打造“瓯越鲜风”和预制菜产品运维专营店、形象店达25家以上。二是优化品牌推广体系。深入宣传“瓯越鲜风”和预制菜的价值理念和重点企业产品。开设品牌专栏、专题节目,加大公益广告力度,在各大交通枢纽、各类营业场所、楼宇电梯等公共空间开展宣传推广。把握重要节庆和各大消费节点,与运营主体、电商平台合作开展促销活动,2023年开展各类推介和展示展销活动20场次以上。三是拓展品牌产业体系。开设预制菜核心板块,为“瓯越鲜风”预制菜产业企业提供采购、仓储、营销、物流等服务,运营好“瓯越鲜风”预制菜展销体验中心和数字管理中心,推进“瓯越鲜风”与预制菜产品宣传同框、渠道同享、活动同步。2023年底,培育“温州预制菜十强企业”6家以上,打造预制菜“百佳菜品”30款以上。四是强化品牌带动效应。运营好“瓯越鲜风”山区5县共富联盟,强化品牌对山区5县优质农产品的带动,在品牌授权、品质提升、市场推广等方面予以必要倾斜。推进“瓯越鲜风”与山区5县农产品协同推广,提升山区农特产品的形象和辨识度,增加农民流通收入。

(四)积极推进社有经济稳进提质。完善社有资本监管体制机制,规范提升社有企业治理结构和水平,深耕为农服务主责主业,推动全市社有经济发展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符合农民需要。一是优化社有经济管理制度。按照社企分开原则,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加快供销社机关从管业务、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推动市供销经贸公司实体性化、市场化运作,加快建立预算管理、投资管理、财务管理、产权管理、业绩考核等社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规范社资委运行机制,切实履行对社有企业和社有资产重大事项的研究论证和前置审核职责。二是突出扶农助农效益。深度融入农业高质量发展大场景,积极布局农业生产服务、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等领域,联合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完善以商兴农机制,提高社有资本收益计提至供销合作基金比例,逐年提高基金用于涉农产业扶持和投资的比重。三是建强基层组织。不断丰富县基一体化改革内涵,推进基层社财务统一核算、资产统一管理、行政人员统一整合、投资经营统一决策,2023年基层社财务委托代管比例达到80%以上。进一步帮助基层社固本培元,通过社有企业带动、上级社投资、财政项目扶持、存量资产盘活等途径,引导基层社参与“三位一体”改革和为农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基层社服务能力和经营收入。四是培育供销人才队伍。深入实施人才强社工程,探索建立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干部人才管理制度。推行企业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建立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机制。持续优化温州供销学院办学模式,大力开展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式培养。运用好“三支一扶”政策,吸纳高技术人才、农村能人、两回人员、农业企业负责人等加入供销社。

(五)深入实施带农共富系列行动。充分发挥合作经济优势,指导全市系统不断做实做优联农发展,趟出带农共富新路子。一是有序推广强村公司模式。加快强村富农联合体建设,推广瓯海强村公司成功经验,支持农合联资产经营公司与村经济合作社、农民合作社等联合组建县、乡强村公司,开展乡村产业项目运营,开拓产业助农消薄新路子。二是纵深推进“供富大篷车”项目。将“供富大篷车”打造成供销社助力山区5县共同富裕的特色品牌。完善农产品收购、仓储、销售等关键环节的解决方案,创新开展“大篷车+订单农业”服务新模式。2023年完成平价日用消费品下乡交易额达1320万元,带动农产品销售达2640万元,提供放心农资化肥进村7920吨,农技指导110次以上。三是扎实开展消费扶贫。指导县级供销社建立紧密的山海协作关系,联合举办农展会、农产品进社区、农产品年货节等活动,积极对接工会、机关食堂、银行线上商城等助农项目,带动偏远山区农产品优质优价销售。积极承接党委政府的对口扶贫协作任务,努力成为消费扶贫的主力军。

(六)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争做“两个确立”的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的示范引领者。一是扎实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指导各基层党组织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全体党员原原本本研读深学。创新学习方式,在全市系统开展大宣讲、大讨论系列活动,真正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二是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建设。以“红色根脉强基工程”为总载体,认真落实党建“四责协同”,严肃党内组织生活,切实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融入到供销社改革发展全过程各领域,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战斗堡垒。三是扎实做好从严治党、从严治社工作。压紧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推动建立党内监督为主导的综合监督体系,加强审计监督和审计结果运用,实现社属单位监督全覆盖。巩固腐败和作风问题重点整治成果,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支持监事会对理事会工作开展监督,做到及时介入、关口前移、全程跟踪、提前预警。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