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001008003015060/2020-00017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市供销社
成文日期 2020-11-24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温州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思路
时间:2021-02-26 15:06:22 浏览次数: 来源:市供销社 字号:[ ]

一、2020年工作总结

2020年,市供销社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供销社的正确指导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对标对表建设“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以深化“三位一体”改革为重点,以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为目标,着力提升为农服务能力,深入推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大力拓展农产品流通渠道,转型发展社有经济,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展现供销作为,各项工作取得全面进展。

(一)全力以赴抓疫情防控。一是全力做好保供稳价。“老供销”超市公司克服用工不足、运输不畅等困难,旗下2个大型商超、6个批发直销中心、100多家加盟店疫情期间正常营业,并大力拓展上游进货渠道、平稳末端商品售价,竭力保障市民基本生活。二是主动做好助农销售。紧急发动系统商贸流通体系、现代农业服务中心等对接因疫情滞销农户,开展采摘、分装、销售和配送等志愿服务,其中市本级为鹿城、龙湾、瑞安等地销售滞销蔬菜20吨、肉鸡2500多只,组织专供生活物资到洞头区鹿西乡等海岛。三是强力保障农业复产春耕备耕。2月20日全市系统社有企业全面复工复产,2月24日,全市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全面复工复产。及时协调和帮助系统农资公司解决物流和仓储等困难,共调入化肥1.69万吨,储备达2.76万吨,有效保证了今年春耕的化肥需求量。

(二)点面协同抓“三位一体”改革。一是强化政策保障。“三位一体”改革列入2020年度全市重点改革项目清单,争取市“两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提升“三位一体”改革的实施导则》,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分工和“三位一体”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市政府将“三位一体”改革与“瓯越鲜风”品牌建设作为农业农村新动能培育重点内容,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建设、农产品流通和电商运营、农信融资担保等10项“三位一体”改革工作列入财政支持项目。二是推进改革重点项目建设。市供销社(市农合联执委会)制订《2020年重点工作综合考评任务清单》,全市系统落实示范创建项目11个、试点创新项目11个。三是全域推进“三位一体”改革。将“三位一体”合作示范带建设标准由“六个有”向“六个多”、“六个好”提升,全域打造“三位一体”合作示范带22条、跨区域黄金带2条,建成“三位一体”合作示范园区3个,形成“带带有精品,村村有元素,人人有红利”的局面。

(三)政企联动抓品牌建设。一是成立“瓯越鲜风”品牌运营中心。市供销社成立“瓯越鲜风”品牌运营工作专班,公开招募专业运营团队,建立“瓯越鲜风”品牌运营中心。二是强化政策扶持。争取市府办印发《2020 年度“瓯越鲜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总体方案》,制订了“瓯越鲜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管理办法,品牌扶持政策纳入2020年度新动能政策补助范围。三是制定品牌标准。温州早茶、大黄鱼、铁皮石斛生产标准已基本完成;完成首批14个品种导则的制定。四是加强品牌基地建设。全面推进“瓯越鲜风”千场创建工作,目前已创建“瓯越鲜风”供应基地400个,打造首批“瓯越鲜风” 10大产业标准化生产基地30个。五是完善品牌渠道。目前已在温州开设“瓯越鲜风”旗舰店3家,新建专营店15家。六是拓展产品种类。开展第二批优选和授权单位的征集,品牌总授权使用单位突破80家。七是加快品牌推广。举办首届“瓯越鲜风”杯网红直播大赛,设立温州市电视台《瓯越鲜风》栏目,已策划微博、小红书等自媒体矩阵营销方案,开展四种类型包装的设计和印刷。

(四)内联外合抓为农服务。一是持续深化农业社会化服务。新建有服务平台的产业农合联9家,新增8家省级标准的现代农业服务中心,新建新型庄稼医院2家,争取化肥应急储备补贴资金80万元,为农合联会员提供专业化社会服务。二是大力拓展农产品流通服务。2020年新建“老供销”网点10家,在全市6个县(市、区)开设自营销售门店,并拓展线上销售和直播销售新模式。三是积极开展普惠金融服务。推进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等金融服务创新,试点上线“浙里贷”、“小吃贷”等新产品,签约客户数23.59万户,贷款余额204.57亿元。全面推广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和农合联产业贷款模式,全年农民资产授托贷款余额超180亿元。加快农信担保公司、农村资金互助会与金融机构的合作,2020年全市农信担保余额达15亿元以上。四是高水平推进农村环境服务。利用老供销超市网点开展垃圾分类积分换商品服务,并通过开放办社方式与垃圾回收利用企业开展合作,目前已分拣中心3个,智能收集屋41个,智能收集柜125个,2020年实现垃圾清运营收228万元,垃圾回收利用营收5120万元。五是助力“两进两回”行动。与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温州大学瓯江学院等院校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成立温州供销人才培养学院、市优质农产品研发基地等“一学院、一基地、两中心”,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和农业前沿科技应用平台,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在乡村广阔天地奋斗创业。与全市各大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合作开发应用普惠金融产品,撬动金融资源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五)转型发展抓社有经济。一是大力推进基层社振兴。推进苍南县金乡商贸综合服务中心、泰顺县三魁供销综合市场等一批基层社重点项目建设,2020年实现基层社提档升级11家,改造薄弱基层社11家,基层社造血功能和服务能力双提升。温州市供销社“县基一体化”管理模式获得省社肯定。二是优化社有企业发展。实行引导扶持服务能力、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分步退出无发展潜力的企业的策略,指导支持市农发公司、市老供销公司、市惠多利农资公司等拓展经营范围、增强服务功能。三是完善社有经济管理。依法理顺供销社机关与社有企业的出资关系,制定出台《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办法》等。依法制定并落实派驻企业董事监事工作职责和社有资产收益上缴等办法。2020年,市本级社有资产上缴收益近200万元,用于为农服务项目建设。

(六)从严从实抓好党的建设。一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全面落实“两个责任”、“一岗双责”,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以讲政治、讲大局、讲担当的态度,认真抓好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二是深入推进农合联党建工作。深入推进全市13个农合联党建工作联盟示范点建设,认真总结建设成果,强化推进以产业为联结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在农村产业体系和农民合作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三是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打造“红色供销”。以政治引领、思想引领、组织引领、作风引领,不断加强供销社机关、非公企业和基层农合联党建工作,将党旗插在田野上,把成绩写在大地上。大力开展“红色助农、青春带货”公益助农直播等9项活动。

二、2021年工作思路

(一)高水平打造“三位一体”改革示范标杆。一是深化推进“三位一体”示范市创建。要充分发挥“三位一体”改革的先发先行优势,全面落实“三位一体”改革示范市创建方案,打造一系列具有“窗口效应、温州特色”的标志性项目、成果,开展纪念浙江省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工作现场会召开15周年系列活动。二是深入实施《“三位一体”实施导则》,全市系统打造好、运行好农产品品牌运营中心和农产品流通中心,督促打造农产品技术服务中心和金融服务指导中心,建立健全四大中心协同机制。

(二)高品质推进“瓯越鲜风”品牌建设。一是切实提升产品品质。完善“瓯越鲜风”品牌标准体系,制定并完善“瓯越鲜风”种子种苗选择培育标准、生产技术和管理标准、产品标准,建设品牌标准化生产基地,研发配制品牌基地专用肥和专用药。二是进一步优化营销网络。优化国内各大主流电商旗舰店运营,在市区城市综合体、大型商场、农贸市场、重点景区设立“瓯越鲜风”专营区、专营柜,实现“瓯越鲜风”专营店突破20家。三是提升门店标准化服务体系。系统性为各经营网点提供门店培训服务、上门指导服务、新零售植入服务等。四是全力做好品牌推广。继续加强品牌在省内外权威媒体以及各大自媒体平台的宣传推广,利用一线城市大型活动资源、文旅资源、B端渠道资源、短视频服务商资源等进行精准营销。

(三)高标准打造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一是拓展农产品流通渠道。继续完善加盟合作机制,推进“老供销”全市渠道布局,优化供应链条,打造经营特色,切实打通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最后一公里”,老供销总网点突破130家。二是推进农产品电商服务。充分利用温州市供销人才培养学院举办农产品流通培训班,培养输送农产品电商专业人才;充分利用农合联平台,联络对接大型电商平台,为农业生产主体在上线交易提供必要资源支持。三是深化城乡新供销服务覆盖工程。完善供销网络体系,推动“供销e家”、县域农产品批发市场、“老供销”超市等渠道在城乡深度布局,实现农产品年销售总额突破80亿元。鼓励基层供销社盘活资产打造农贸市场、农批中心、超市网点等。积极开展农产品进社区、供销进文化礼堂、农产品年货节等活动,打造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品牌。

(四)高要求推进农合联服务能力建设。一是发挥好农合联两项基本制度的功能。继续引导11家农合联资产经营公司开展项目合作,实现全市农民合作基金突破2.5亿元,发挥资产经营公司和合作基金的示范带动作用,丰富农合联为农服务抓手。二是积极引导推进产业农合联实体化运作。帮助产业农合联发挥推动品牌打造、提高议价能力、细化内部分工、强化风险共担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2021年新建有服务平台的特色产业农合联7家。三是推进信用合作普惠工程。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深度合作,积极开展对农合联会员的评信授信用信,深化“特色农业产业贷”、农信担保、农业保险、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等服务。四是推进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建设。建成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50家以上、新型庄稼医院12家以上。

(五)高质量推进社有经济转型发展。以为农服务效益作为衡量社有经济发展水平的首要标准,推进社有经济平稳增长。一是聚焦为农服务主业。从工作激励、政策支持、差异化考核等方面入手,引导社有企业做实做强为农服务,培育壮大一批涉农龙头企业。将基层社、社有企业纳入政府“三农”产业扶持范畴。全市系统打造省部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家以上。二是加快改革创新。以做大做强为着眼点,推进社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同时加大开放办社力度,积极推动纵向联合合作,促进上下贯通、共同发展;加大开放办社力度,引入品牌、人才、技术、管理等资源,实现借梯登高、借力发力。2021年实现销售总额107.4亿元,年销售额10亿以上社有企业2个以上。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