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晓华:深化“三位一体”综合合作 助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 | ||||
|
||||
2006年1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构建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构想,我市瑞安率全省之先探索“三位一体”新型服务平台。同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瑞安召开全省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工作现场会,肯定“三位一体”瑞安经验并部署推进“三位一体”改革工作。 15年来,温州市供销社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为指引,将自身综合改革融入到“三位一体”新型农村合作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农民合作经济联合体、农信担保公司、农村资金互助会、“三位一体”实体公司、农村保险互助社等,推进“三类合作组织、三重合作功能、三级合作体系”的一体化,有效整合各环节的农业生产要素和服务资源,以顺应农业生产力发展的需求,激发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带领农民走上共建共享共创共富之路。 “三位一体”的温州实践 集成合作组织功能,构建农民合作联合的组织体系。 一是聚焦全覆盖合作,搭建“三位一体”组织框架,探索推进“三类合作组织、三重合作功能、三级合作体系”一体化。目前已经形成“1个市级农合联+11个县级农合联+133个乡镇农合联+55个产业农合联”组织体系,涉农乡镇(街道)覆盖率达100%。二是聚焦实体化运行,拓展“三位一体”实现模式。近年来,温州各地立足“三农”发展实际,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农村新型合作经济体系。三是聚焦规范化建设,提升“三位一体”服务功能。完善“1+8”政策支撑体系,统筹推进农民合作社提升、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等八大改革,培育产值超10亿元农业产业链10条,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成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庄稼医院、综合服务社近千家,推动服务社会化聚合化。 集成合作服务功能,拓宽现代农业发展的循环通道。一是构建品牌引领的产业供需链。创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瓯越鲜风”、全省首个县级公用品牌“瑞安农产”,建成标准化生产基地400个、示范基地27个。二是构建有机衔接的金融服务链。深化小农户和现代金融有机衔接国家试点,探索在专业合作社、基层农合联内部打造53家资金互助会。全国首创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模式,创新推广特色产业贷。“十三五”期间涉农贷款、农户贷款余额分别增长71.7%、117.1%。三是构建增值增效的利益联结链。做大农合联资产经营公司和农民合作基金两大平台,健全农合联会员、村经济合作社、小微企业等共同参与的合作投资机制,助力强村富民工作进程。 提升利益共享效益,走出共同富裕先行路径。一是坚持产业链带动。发展“农业产业链”,推行“公司+”“合作社+”“村集体+”等模式的产业联合体致富链,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是坚持产业化带动。大力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建成农业休闲观光园和生态休闲农庄134个,实现从卖农产品向卖风景、卖文化、卖体验的现代农业转变。三是坚持经营性带动。积极创建“三位一体”合作示范组织和投资发展实体,建成“三位一体”示范带22条、跨区域精品带2条,实现“带带有精品、村村有元素、人人有红利”。2020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经营性收入为2016年的2.7倍和3.3倍,发展速度领跑全省。 创新数字智治功能,打造一体化智治全新形态。一是聚焦问题找方案。瑞安打造“三位一体”智农共富数字平台,构建贯通生产服务、供销服务、信用服务的数字化全链条服务闭环。二是明确目标促协同。强化“农合联+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再造为农服务组织化、一体化、数字化、现代化“四化融合”的联接农户、合作社、农合联的为农服务信息对称的服务协同。三是集成功能优应用。打通农业农村、大数据、市场监督等管理部门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农服务中心、农产品配送企业等经营主体,及自然灾害预警、银行保险担保机构等业务协同的数据共享,实现数字一体化服务。 持续深化“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的思考 供销合作社是以“为农、务农、姓农”为根本方向的合作经济组织,系统完善、组织健全,在带领农民发展“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助力共同富裕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重要职责。温州市供销社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三位一体”重要论述和对供销合作社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深化改革探索,为温州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贡献供销力量。 进一步推进“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提质扩面。一是推进改革再深化。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持续深化“三位一体”改革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动更多服务功能、合作组织聚合到农合联,形成为农服务协同供给的格局。二是打造示范标准体系。在全市打造“三位一体”改革标杆县、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组织,新建提升一批“三位一体”应用示范点,推进成熟经验定型化、制度化和集成推广,建立“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标准体系。三是完善农合联治理体制。推进农合联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规范运行,建立理事会、监事会线上运行平台。有效运行农民合作基金和资产经营公司,推进乡镇农合联、产业农合联规范化建设,推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和涉农服务主体全面加入农合联。四是加强农合联执委会建设。适应承担农合联执委会职责的需要,完善供销社“三定”方案,健全农合联执委会机构设置和日常运行制度。强化“合有、合建、合营、合利”的农合联思维,完善为农服务资源内聚外联机制。 进一步做优做实农合联服务。一是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服务。加快打造覆盖全程、综合协同、便捷高效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到2025年全市建成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50家、庄稼医院800家,产业农合联65家,健全“农技专家团队+产业农合联+合作社”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打造农业现代化服务“一张网”。二是全面提升农产品流通服务。进一步强化农合联在农产品营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打造等方面的供销合作服务,打造“瓯越鲜风”+县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特色美食小吃的品牌矩阵,构建营销品牌化引领、生产和服务全程标准化的有效机制,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业产业化水平。三是全面提升农村信用服务。在前期农信融资担保、农村资金互助会、农村保险互助社、农民资产受托代管、农业特色产业贷款的探索基础上,继续深化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合作,扩大对农合联会员合作社100万元以下信贷服务。创新“政银担”等模式,争取更多资源合力做好农民增信服务。 进一步促进农民合作经济发展。一是优化发展“点型”合作经济。实施供销社基层组织空白乡镇清零行动,推动小农户全面融入合作组织体系,整合和提升乡镇农合联供销服务功能,组建新型基层社。推动农民合作社实施“小农户入社”“家庭农场入社”“合作社联合”三大行动,带动更多小农户、小组织分享合作收益。二是加快发展“链型”合作经济。以产业农合联为主要载体,引导社有企业和基层社加入或领办参办产业农合联,促进会员规模增效、降本增效、冷链增效、品牌增效,构建产业农合联利益联结机制,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利益共同体。三是积极发展“群型”合作经济。发挥农合联资产经营公司的众筹引领作用,引导有实力社有企业联合有关基层社、农合联会员、村经济合作社、“两回”人员等,合作建设乡村产业综合体,发展乡村产业。 进一步推动改革赋能共富。一是总结推广瑞安标杆模式。在全市提升推广瑞安市“三位一体”智农共富数字化平台,实现数字农合联全面覆盖。以数字化服务平台贯通生产服务、供销服务、信用服务一体化全协同的数字化闭环服务。二是促进小农户、小资本联结共创共富。利用农合联平台,规范提升农合联资产经营公司运营模式,总结推广瓯海农合联资产经营公司的强村发展经验。三是大力建设健全服务体系。盘活基层供销资源、农村闲置资源,推动农合联资产经营公司、农民合作基金投资建设为农服务、涉农产业项目,建设“县城超市-乡镇商贸综合体-村综合服务社”的县域商业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山区消费品下乡难、农资进村难、农产品进城难问题,使农民能更好享受共富服务共富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