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引号 001008003015060/2020-00873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发布机构 市供销社
成文日期 2020-02-2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温州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思路
时间:2020-02-27 15:54:18 浏览次数: 来源:温州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字号:[ ]

一、2019年工作总结

2019年,温州市供销合作社在温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浙江省供销社的正确指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要求新部署,以深化“三位一体”合作体系和供销社综合改革为主线,以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为目标,扎实推进“三位一体”改革和农合联建设,完善提升为农服务能力,着力推进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大力拓展“老供销”流通渠道,发展振兴社有经济,积极做好“供销社+”文章,认真落实巡察发现问题的整改,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积极作为,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一)“统筹+示范”,“三位一体”改革不断推进。

坚定不移地推进 “三位一体”合作改革,统筹抓好农合联组织体系、运营体系、服务体系建设。年初,“三位一体”合作体系建设写入2019年市委1号文件并作具体部署,作为全市农业农村重大改革项目纳入市对县市考绩内容。农合联运营机制不断完善,市县两级农合联已成立12家农合联资产经营公司,注册资本金6650万元,9家县级农合联资产经营公司已经开展实体化运作,涉及农产品品牌经营、农旅融合项目等运行项目13个。市农合联资产经营公司已投资2个项目,投资额600万,带动6个县级农合联参与项目开发。市本级和10个县(市、区)已建立农民合作基金,规模1.61亿,到位资金11253万元(其中市级农民合作基金已到位5000万)。全市发展产业农合联52家(其中规范化建设22家),组建专门运营团队,探索以合作社联合社、产业协会、农业龙头企业或合作投资组建的农业服务公司、交易中心、加工中心等为服务平台,实现实体化、常态化、可持续运营。农合联广泛吸纳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涉农服务单位、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和其他组织入会,进一步密切了组织联系。2019年,市、县、乡三级农合联共吸纳会员9298个。

紧紧围绕温州市委提出的“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和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战略,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总目标,积极谋划“三位一体”示范带建设,科学谋划“山水雁楠”、“红都绿野”等乡村振兴跨区域精品带2条,规范提升示范带9条,推进温州花城等乡村振兴跨区域精品示范带市县共建项目5个,突出共建共享,注重资源融合,串点成线,连线成片。重点推进温州花城、瑞安曹村“三位一体”示范区等总投资30亿元的“十大项目”,“三位一体”改革的一个个盆景正逐渐变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二)“主体+平台”,农业现代化服务不断完善。

通过政策引导,全面培育了一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积极开展专业合作社空壳社清理,推动“户转场、场入社、社联合”,实现合作组织联合范围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全市系统累计参、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410家,入社农户3万多户,带动农户9万多户。建成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43家,省级示范社20家,国家级示范社14家。组建合作社联合社23个、涉农行业协会16个,有效提升农民生产组织化水平。

积极搭建为农服务综合平台,健全完善“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庄稼医院)+会员信用认证平台+农产品(产权)交易中心+资金互助”等功能,全系统完成标准化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建设53家,建成“庄稼医院”66家(其中新型庄稼医院19家),发展农资配送中心8个、农资连锁门店652个,初步形成“一中心多站点”的服务网络。认真抓好农资供应渠道建设,积极开展送肥送药、送技术下乡、对接直供等春耕备耕服务工作,确保农资供应充足。年销售8亿元以上,化肥储备2.1万吨以上,市场占有率稳定在70%以上。

建立 “温州市农合联”公众号平台,推广“浙江省农合联为农服务平台”,强化农合联会员信息化管理,登记注册农合联合作社会员单位9000多个,进度和数量均居全省首位。对农合联会员进行规范化评定,A、B两类会员数量达1608个,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与市气象部门开展战略合作,加强推进在农合联会员“点对点”式精准气象服务。联合粮食等部门推进“五优联动”试点工作,着力打造优质粮食产业链,促进全市粮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三)“品牌+网络”,现代流通服务不断提升。

推进农业品牌化,设立温州市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运营中心,开展区域品牌运营。11月22日,温州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瓯越鲜风”在2019浙江农业博览会上发布,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伟俊和市长姚高员为“瓯越鲜风”揭牌。目前,全市已打造楠溪嘉品、瑞安农产、苍农一品等区域公共品牌5个。市级农合联资产经营公司重组“老供销”超市,在全市开办大型商超2个、一站式直销中心7个、铺设直营便利店21家,加盟100多家,与全市20多家专业合作社签订销售协议,通过品牌连锁经营、开设销售专区、“供销快闪集”进社区等形式,强化全力农产品公共品牌的宣传、营销、推介,打通优质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最后一公里”,“老供销”在城乡焕发新活力。12月5-6日,全省新供销服务体系建设集中调研现场会在温州召开。

全面实施“新网工程”,完善县有配送中心、镇有超市、村有便利店的网络体系。建成省级标准商贸综合服务中心8家,推进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1198家,展示(展销)中心11个。年购进农副产品35.86亿元,农产品销售额36.65亿元,实现农产品市场交易额100.62亿元,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额2.08亿元。参与城镇垃圾分类工作,提升再生资源回收站170余家,回收各类废旧物资8.43万吨。

(四)“普惠+互助”,农村金融服务不断创新。

联合商业银行大力开展普惠金融服务,年初与农行达成总额度100亿的战略协议,面向农合联会员开展评信、授信,推出“紫菜贷”、“农业先锋贷”“三农富村贷”等产品,为全市产业农合联、农合联会员争取优惠利率贷款,以基准利率向会员发放特色产业贷款超2亿元。创新推广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业务,全市已累计发放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贷款2万户,余额达到49亿元,有效盘活农村沉淀资产缓解农民融资难问题。全市系统有农信担保公司9家,年担保额15.1亿元。推进资金互助会规范发展,全市56家农村资金互助会会员达3.8万户,筹资总额6.5亿元,2019年共发放互助金3176笔4.8亿元。

(五)“转型+振兴”,社有经济不断发展。

坚持有进有退、有保有压,优化资本结构和产业布局。精心谋划资产经营和增值计划,选择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项目,集中资产重点投入,促进社有资产提质提效。支持社有企业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合作改造和盘活闲置资产。针对上半年因经济下行、经营形式单一、增长乏力等原因造成的系统经济各项指标下行状况,通过指导统计业务调整、加强经营能力等措施确保全系统经济的平稳发展。2019年,全系统实现总经营收入191.5亿元,同比增长3.83%。系统全资和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272万元,同比增长142.59%;资产总额164057万元,同比增长3.5%;权益总额68572万元,同比增长10.52%,均创历史新高。

全力推进“基层社振兴年”活动,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基层社改革,基层供销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出台《温州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关于加强基层供销社管理深化基层社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加强管理—创新运营—为农服务”的基层社建设思路。各县(市、区)社根据指导意见加强基层社管理,规范基层社人员工资、津补贴、考核等方面均出台相关规范政策。泰顺县社实行领导负责制,每个分管领导负责对接一两个基层社,并已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对部分基层社财务进行核算;鹿城区社定期对基层社进行财务内部审计等。瓯海区社率先探索县基一体化运营,成立浙江瓯海供销集团,注册资金为4000万元。投资3000万元的苍南县供销社金乡商贸综合服务中心改建项目开工建设,泰顺县供销社投资1000多万元对三魁供销社综合市场改建完成并投入使用,盘活仕阳供销社资产,建设东溪乡农贸市场。乐清虹桥社被全国总社评为基层社标杆社。

(六)“党建+文化”,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把学习教育摆在突出位置,通过自学、集中研学、支部送学等多种形式认真扎实开展各项学习活动,党员干部学习覆盖率达100%。开展“我与国旗同框”“ 我为社区做好事”“我在合作社宣讲”等特色活动,增强主题教育自身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围绕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基层社治理、为农服务、品牌建设、巡视问题整改落实、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等问题,开展“领衔调研、攻坚破难”,深入基层开展调研20余次,完成调研报告5篇。开展“9+4”专项整治行动和“马上改”“三个月完成改”“持续改”专项整改,制定了11项整改任务和措施,目前已完成整改8项。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全面落实“两个责任”、“一岗双责”,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积极主动地配合做好市委巡察工作,以讲政治、讲大局、讲担当的态度,认真抓好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针对巡察组反馈的3个方面7项20个问题,市社党委逐项认真研究解决对策,认真制定整改方案及措施,细化整改时间和整改目标。实行“销号制”管理,做到11个一般问题立行立改,5个具体问题真整实改,4个复杂问题长效整改。建立巡察整改跟踪督查机制,整改办公室开展了5次督查,确保巡视整改工作任务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打造“红色供销”。坚持政治引领、思想引领、组织引领、作风引领,不断加强供销社机关、非公企业和基层农合联党建工作,让党员意识强起来、支部活起来、党旗飘起来。

积极传播供销文化,大力弘扬供销精神。在供销社机关设置了供销文化走廊,推进机关精神文化、管理文化、廉政文化、法治文化、团队文化和环境文化建设。分别在苍南宜山供销社、鹿城横山供销社建设了供销文化中心,展示各类历史商品、票证及文献资料,图文并茂的展示供销社发展历史,弘扬供销社的“扁担”精神、“背篓”精神和新时代合作精神,激发了干部职工创业激情。在平阳山门建成“红都供销文化一条街”,在瓯海“老供销”超市建设了“三位一体”文化走廊,丰富供销合作文化的内容,不断提升供销合作文化的影响力。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一是农合联职能不清、供销社与农合联融合度不高,农民合作基金和资产经营公司两项制度落实不够到位,作用发挥不明显。二是社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格局尚未形成,缺少龙头规模企业,部分社有企业经营比较困难,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参与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动力不足;三是基层供销社实力依然薄弱,社有资产监管制度不完善不健全等。

二、2020年工作思路

2020年,温州市供销合作社(农合联)将以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三农”工作大局,以推进供销社组织体系、服务体系、社有经济和队伍文化建设为抓手,全面深化“三位一体”改革和供销社综合改革,不断提升为农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实力,不断厚植供销社组织优势、服务优势和发展优势,积极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

主要经济指标:2020年,全系统实现总经营收入增长8%左右,商品销售总额增长10%左右,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左右。

主要思路与措施:

(一)以“三位一体”示范带建设为抓手,完善提升“三位一体”合作体系。

1.深化“三位一体”合作体系建设。一是制订出台全市“三位一体”改革推进工作导则,建立协同推进联席工作会议制度,进一步明确市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生产合作、市供销社主要负责供销合作、信用联社主要负责信用合作的职能分工,积极争取组织、宣传、财政局的支持,形成合力,协同推进改革。

二是在“三位一体”示范带建设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农业生产综合服务、农业现代流通服务、信用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服务功能,真正带动一、二、三融合发展。

三是推进“三位一体”示范田园综合体建设,以瑞安曹村万亩以田园综合体为示范带动,推进龙湾空港、平阳上林洋、苍南炎亭等地的“三位一体”示范区建设。科学谋划 “三位一体”示范带建设,重点推进 “山水雁楠”、“红都绿野”乡村振兴跨区域精品带建设2条,规范提升县域内示范带9条,新规划建设9条,以重点产业项目、重点服务平台、重点村庄建设等为节点进行区域串联提升,把“三位一体”改革的盆景变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2.推进农合联组织体系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强农合联为会员服务功能。切实搭建金融机构与农合联及会员的桥梁作用,做好评信授信用信服务,提倡信用融资服务。切实提升“农合联”公众号建设,使之成为农合联服务会员、宣传会员、沟通会员的交流平台,成为项目服务、金融服务、生产服务、供销服务的“三位一体”服务的平台。

二是完善农合联两项基本制度。切实发挥农发公司项目引领、项目合作的实际作用,从而促进会员、农户抱团发展、规模化发展、公司化发展、品牌化发展。切实发挥农合基金“四两拨千金”的撬动作用、产业引导作用,重点支持农发公司惠农为主的项目、信用合作项目的补助等,农民合作基金管理办法和保值增值措施,优先用于建立和补充农业合作金融风险补偿资金,推进各项为农服务事业。

三是推进产业农合联的公司化运作,完善和承担生产端的品牌建设和销售端的老供销渠道对接等为农服务功能,助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

四是加快基层农合联与基层供销社的融合。优化基层社管理、运营、为农服务机制体制,加强社有资产监管,推进系统上下联合与合作,因地制宜推进基层供销社改革与发展,实现供销社与乡镇农合联的融合并发挥执委会作用。

(二)以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建设为抓手,提升为农服务能力。

3.推进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建设。与农业“两区”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强化标准要求,因地制宜打造集农资供应、农技推广、土地流转、产品营销、电商物流、公共品牌、信贷保险、资本投资、财务代理和农业公共服务代办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到2022年,全市建成区域性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50家以上。

4.大力实施 “智慧农资”工程。积极推进新型庄稼医院建设,建设新型庄稼医院10家以上,为农户提供远程、便捷、高效地农业社会化服务。做好农资商品的淡季储备工作,充分发挥农资供应主渠道功能。积极开展送肥送药、送技术下乡、对接直供等春耕备耕活动,为农民农业生产提供最优质最便捷的农资服务。积极引导开展农业废弃包装物回收和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再生资源体系建设。

5.推进信用合作普惠工程。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深度合作,共建金融服务平台,推动更多更好的金融要素融入到“三位一体”合作体系中。积极开展对农合联广大会员的评信授信用信、“特色产业贷”、农信担保、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农民资金互助等业务,推进金融合作更普惠、可持续。

6.积极开展数字化服务工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社有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推广新零售,不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快农业大数据建设,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推进农产品质量追溯、农资监管信息系统等数字服务体系建设。

(三)以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建设为抓手,优化商贸流通体系。

7.打造推广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设立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运营中心,积极推广 “瓯越鲜风”等区域公共品牌。大力推广“品牌+农户+市场”模式,通过品牌带动农产品质量提升、价值升值、标准化创建。提升打造温州早茶、雁荡山铁皮石斛、温州大黄鱼等10大产业区域品牌,做强做大“一鸣”、“大好大”等10大企业品牌,为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提供有力支撑。争取三年内在温州各县(市、区)及杭州、上海、北京等地开设品牌旗舰店和“瓯越鲜风”专店专柜100家以上,助推“瓯越鲜风”品牌进超市、进农贸市场、进社区、进景区、进文化礼堂、进商会,让温州优质农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谋划开展农产品工匠计划,进一步挖掘发扬温州的特色农产品、特色小吃的推广度、知名度。

8.完善提升流通商贸服务体系。深化城乡新供销服务覆盖工程,依托“老供销”超市品牌,完善县有配送中心、镇有超市、村有便利店的网络体系。发挥“老供销”连接城乡的优势,开展定单生产,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推动“供销e家”快闪集等多种形式展示展销,打通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力争全年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额120亿元以上。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打通农产品线上销售渠道,积极打造线下体验、线上下单的新零售模式。

(四)以加强供销社队伍文化建设为抓手,构建从严治党体系。

9.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带头落实“两个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等规定,扎实推进“清廉供销”建设,落实巡察整改,实行社企分开,推进社有企业市场化运营。落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加强社有企业和基层党组织建设,试点开展农合联会员党建工作。以供销社文化基地(展示馆)建设载体,扎实推进供销文化体系建设,弘扬供销社“扁担”精神、“背篓”精神和“为农、诚信、创业、合作”的新时代合作精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有情怀、懂合作、能创新、善经营、会管理、守规矩、实干担当的供销队伍。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