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连接城乡 文化联结老乡 温州 “老供销”走进文化礼堂,将年货送到百姓家门口 | ||||
|
||||
12月31日,温州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温州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中共温州市鹿城区委员会、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政府主办的供销进文化礼堂行动在鹿城区山福镇横山老街举行启动仪式,小岙村、石垟村、金岙村等3个文化礼堂的供销服务点同时启用。 在山福文化礼堂供销综合服务点,专门设有供销文化馆、“老供销”和农合联会员农产品展位以及山福特色小吃展位,有种子、化肥等农资服务点,还有休闲茶座、文化舞台。村民们可以在购买荸荠、甘蔗等优质农产品和熏鸡等“瓯越鲜风”区域品牌系列产品的同时,可以一边喝茶休息一边品尝驿头烧饼等风味小吃,还可以欣赏锣鼓喧天的民俗文艺表演。 在小岙村、石垟村、金岙村,文化礼堂专门在最佳位置腾出30多平方左右的空间作为“老供销”综合服务点,并结合各自的礼堂特色,装饰一新,柜台上放满了大米、土鸡蛋、食用油、纸巾、饼干等日常生活用品,鸭舌、黄年糕等地方特产琳琅满目,再加上实惠的价格,各个服务点人气爆棚,村民们争先围着挑选、购买。服务点还专门聘请专职业务员开展全天候服务,顾客还可以在线上下单,就可以享受送货上门。 村民王阿姨说:“我年纪大了,过去要跑到市区很多地方置办家中年货,很不方便,现在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各种年货和生活用品,不仅方便还省钱,非常高兴,希望这样的活动每年都可以开展。” 让居民们在家门口享受供销便民服务,采购到价廉物美的商品,是“老供销”进文化礼堂的出发点之一。由于与主城区的交通不便,藤桥、山福两镇的各个行政村都具有物资种类不丰富的问题,有的甚至会有假冒伪劣产品出现。温州市供销社利用传统优势,让有实力的“老供销”企业将各类资源进行整合,以固定点+流动点的形式在各村社文化礼堂销售质优价廉的产品,破解了城市产品“下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实现了城乡日用品和农副产品的同步。为了解决农业生产者销售难的问题,供销社和区委宣传部一道选取了6家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礼堂作为“供销综合服务点”。这些服务点将帮助周边群众生产的特色农产品通过老供销企业的渠道“进城”,解决农产品“进城”“最初一百米”的难题,构建起优质日用品“下乡”和绿色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渠道,一边让利于农民,一边优惠于市民,让农民和城里的消费者都有满满的获得感,在城乡之间连接起产、供、销一体的服务纽带。 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是“老供销”和文化礼堂融合的切入点。“老供销”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温州市供销社系统的实力流通企业,已在鹿城、瓯海、洞头、乐清、瑞安、永嘉等地发展140家门店(29家直营店和111家加盟店)、2个大型配送中心、1个批发中心、1个近3000平方米商业综合体,辐射半径已超过半个温州。老供销在提供优质优惠的商贸服务上有优势,但在农村缺阵地;文化礼堂是老百姓的精神家园,是群众喜爱的地方,恰恰可以为“老供销”提供平台资源,两者相互融合,相得益彰。“老供销”进文化礼堂,让老百姓买到了价廉物美的商品,既丰富了文化礼堂的服务内容,又提升了文化礼堂的文化内涵和聚心力。“老供销”和村集体通过合建历史文化馆、产品展示展销、优质农产品开发等举措,健全合作机制,密切利益连结,带动农村优质农产品的市场营销,助推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和村集体增收。启动仪式后,“老供销”将专门在中心镇设立配送中心,年里年外先分两批进驻藤桥、山福的24个文化礼堂开展驻点开店和巡回服务等供销服务。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将文化礼堂打造成农村文化的高地是“老供销”进文化礼堂着力点。鹿城区委宣传部负责人说,供销合作文化在农村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老供销”进文化礼堂,文化礼堂的魅力与产品展销的人气在此相辅相成,擦出了礼堂文化和合作文化融合的火花,共同打造了农村文化的高地。供销文化同传统农耕文化、红色文化交融一起,集乡村文化于一堂、流通服务于一体,聚百姓人心于一簇,文化礼堂成为弘扬核心主义价值观的精神家园、传承优良传统的文化家园和享受商贸流通服务的生活家园。 温州市供销社主任胡正武指出,老供销进文化礼堂是温州市供销社推进“三位一体”改革的新举措,是深化供销合作、生产合作的新拓展,提升农村流通服务的新平台,更是实践新型合作思想的新探索、供销社参与农村社会治理的新途径。下一步,将建立完善“财政支持、企业运作、乡村(社区)协同、农民参与”的模式,健全合作机制,密切利益连结,采用驻点开店和巡回服务等形式,逐步实现市区供销进文化礼堂全覆盖,让供销连接城乡,用文化联结老乡,促进传统文化和合作文化相融合,在为农服务中擦亮供销社“金字招牌”,在传承文化中打造“礼堂经济”,提升百姓生活品质,助力乡村振兴。 |
||||